成語典資料來源教育部國語辭典公眾授權網
版本編號:2014_20151102
版權說明《成語典》公眾授權使用說明

刻舟求劍《呂氏春秋.慎大覽.察今》

劍掉入水中,在船舷刻上記號,待船停止後仍從記號處下水尋劍。
比喻拘泥固執,不知變通。
典出《呂氏春秋.慎大覽.察今》。
△「守株待兔」、「膠柱鼓瑟

成語
刻舟求劍
注音
ㄎㄜˋ ㄓㄡ ㄑ|ㄡˊ ㄐ|ㄢˋ
漢語拼音
kè zhōu qiú jiàn
釋義
劍掉入水中,在船舷刻上記號,待船停止後仍從記號處下水尋劍。
比喻拘泥固執,不知變通。
典出《呂氏春秋.慎大覽.察今》。
△「守株待兔」、「膠柱鼓瑟
典源
《呂氏春秋.慎大覽.察今》楚人有涉江1>者,其劍自舟中墜於水,遽2>契3>其舟,曰:「是4>吾劍之所從墜。」舟止,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。
舟已行矣,而劍不行,求劍若此,不亦惑5>乎?以此故法為其國,與此同。
時已徙矣,而法不徙,以此為治,豈不難哉?
〔注解〕
(1)涉江:渡江。
涉,乘船渡水。
(2)遽:立刻。
(3)契:刻。
(4)是:此處。
(5)惑:困惑。
典故說明
戰國時,秦國丞相呂不韋在《呂氏春秋》一書中,闡述君王治理國政的道理。
他認為君王治國應要符合時宜,不能一味沿襲舊法,因為環境會隨著時間改變。
他舉了一個例子:楚國有人渡江時,劍掉到水裡,他便很快地在船身上刻了記號,說:「我的劍就是從這裡掉下去的。」等到船停了,他就從記號處下水找劍。
可是船已經走動了,但落水的劍卻不會動,這樣找劍,不是很奇怪嗎?如果用舊法治理國家,而不考慮時空的轉變,就像這個求劍者的行為一樣令人困惑。
後來這個典源被濃縮成「刻舟求劍」,用來比喻拘泥固執,不知變通。
書證
01.《五燈會元.卷一二.淨因繼成禪師》:「老僧恁麼舉了,祇恐你諸人見兔放鷹,刻舟求劍。」
02.宋.黃庭堅〈追憶予泊舟西江事次韻〉詩:「老大無機如漢陰,白鳥不去相知深。往事刻舟求墜劍,懷人揮淚著亡簪。」
03.《景德傳燈錄.卷二四.鄂州黃龍智顒禪師》:「曰:『恁麼即諸佛無異路去也。』師曰:『延平劍已成龍去,猶有刻舟求劍人。』」
04.宋.陸游〈謝梁右相啟〉:「伏念某四壁寒家,一簞賤士。刻舟求劍,固匪通材;懲羹吹齏,已消壯志。」
05.《續傳燈錄.卷二五.大鑒下第一五世》:「老僧恁麼舉了?秖恐你諸人見兔放鷹、刻舟求劍。」
06.元.姬翼〈鷓鴣天.畫餅充餐〉詞:「畫餅充餐必也虛,刻舟求劍決然無。」
07.明.李贄〈藏書世紀列傳總目後論〉:「受人家國之托者,慎無刻舟求劍,托名為儒,求治而反以亂。」
08.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.第六六回》:「猜謎不能這等老實,總要從旁面著想;其中虛虛實實,各具神妙;若要刻舟求劍,只能用朱註去打四書的了。」
09.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.第六九回》:「一任你刻舟求劍,怎當我掩耳盜鈴?」
10.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.卷一八八.集部.總集類三.風雅翼》:「至於以漢魏篇章,強分比興,尤未免刻舟求劍,附合支離。」
11.《紅樓夢.第一二○回》:「似你這樣尋根究底,便是刻舟求劍,膠柱鼓瑟了。」
用法說明
【語義說明】比喻拘泥固執,不知變通。貶義。
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頑固守舊」的表述上。
【例  句】
<01>因應各種狀況,我們不宜刻舟求劍,不知變通。
<02>從事研究工作,眼界要寬,知所權變,切忌刻舟求劍。
<03>在求新求變的潮流中,我們絕不能刻舟求劍,食古不化。
<04>他本來思想就僵化,會幹出像刻舟求劍般的蠢事來也不意外。
<05>你不循原路回去找錢,只會在屋子裡刻舟求劍般地亂找有什麼用?
<06>今非昔比,你老是想用老方法解決新問題,和刻舟求劍有何不同?
<07>如果我們繼續自以為是,拘泥固執,難免會做出「刻舟求劍」的蠢事來。
<08>處理事情本來就要考慮各種情況,然後提出最適當的因應措施,絕不能刻舟求劍。
近義
守株待兔
食古不化
膠柱鼓瑟
反義
因時制宜
見機行事
見風使舵
通權達變
隨機應變
辨識
請參考『辨識43.html』
參考語詞
契船求劍
刻船求劍
求劍刻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