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典資料來源教育部國語辭典公眾授權網
版本編號:2014_20151102
版權說明《成語典》公眾授權使用說明

拾人牙慧《世說新語.文學》南朝宋.劉義慶

牙慧,言談間流露出的智慧。
語本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文學》。
後用「拾人牙慧」比喻蹈襲他人的言論或主張。
△「人云亦云」、「拾人涕唾」

成語
拾人牙慧
注音
ㄕˊ ㄖㄣˊ |ㄚˊ ㄏㄨㄟˋ
漢語拼音
shí rén yá huì
釋義
牙慧,言談間流露出的智慧。
語本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文學》。
後用「拾人牙慧」比喻蹈襲他人的言論或主張。
△「人云亦云」、「拾人涕唾」
典源
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文學》殷中軍1>云:「康伯2>未得我牙後慧3>。」
〔注解〕
(1)殷中軍︰殷浩(西元?∼356),字深源,晉陳郡長平人。
識度清遠,好《老》、《易》,負有盛名。
初為庾亮記室參軍,後起為建武將軍。
朝廷欲平關河,以浩為中軍將軍,都督揚、豫、徐、兗、青五州軍事,以平定中原為己任。
征姚襄兵敗,廢為庶人。
中軍,職官名。
古代軍隊多分為中、左、右三軍,或上、中、下三軍。
中軍由主帥親自率領,是軍隊的指揮中樞。
(2)康伯:韓伯,字康伯,晉潁川長社人,生卒年不詳。
殷浩甥。
好學,善言玄理,清和有思理,留心文藝。
(3)牙後慧:別人言談中的智慧。
典故說明
晉朝的韓康伯從小就聰明懂事,很得舅舅殷浩的疼愛,《晉書.卷七五.韓伯列傳》就記載了一段殷浩稱讚韓康伯的話:「康伯少自標置,居然是出群器。」意思是說韓康伯雖年輕,卻自視甚高,果然是同輩中最為出色的。
殷浩就像一般的長輩,除了愛護康伯之外,同時也期望他不要仗著聰明就驕傲自大。
有一次他看到康伯在言談間流露出一副學問淵博的樣子,就說:「康伯自以為學問淵博,其實連我言談中的智慧都未嘗得到。」殷浩對《老子》、《周易》頗有研究,是當時候的清談名家。
對後生晚輩的狂妄甚不以為然。
後來「拾人牙慧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蹈襲他人的言論或主張。
書證
01.清.金埴《不下帶編.卷一》:「寒村鄭太史,為一時西清之冠。其稱詩也,一空前論,戒拾人牙慧,謂須自我作古。」
02.清.章學誠《文史通義.外篇一.論文辨偽》:「某甲本不知文,而偏又習知文家似是而非之說,宜其拾人牙慧而又失所指,其不通二也。」
03.清.袁枚〈寄奇方伯書〉:「大概著書立說,最怕雷同,拾人牙慧。」
04.清.吳雷發《說詩菅蒯》:「余凡諸立論,斷不肯拾人牙慧。」
用法說明
【語義說明】比喻蹈襲他人的言論或主張。貶義。
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抄襲剽竊」的表述上。
【例  句】
<01>這是拾人牙慧的看法,缺乏創意。
<02>這篇論文毫無見地,不過拾人牙慧而已。
<03>這件作品的設計理念,有拾人牙慧之嫌。
<04>我要的是創新的點子,而不是拾人牙慧的老套。
<05>這個節目只是把外國節目型態照抄,拾人牙慧而已。
<06>這副春聯的詞語能別出新意,不拾人牙慧,十分難得。
<07>小弟這場演講的內容只是拾人牙慧而已,請多多指教!
近義
人云亦云
拾人涕唾
反義
自成一家
別出心裁
獨到之見
獨樹一幟
獨闢蹊徑
辨識
請參考『辨識115.html』
參考語詞
拾人牙後
襲人牙後
襲人牙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