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典資料來源教育部國語辭典公眾授權網
版本編號:2014_20151102
版權說明《成語典》公眾授權使用說明

危言聳聽〈館職策〉宋.呂祖謙

故意說些誇大、嚇人的話,使聽的人驚駭。
※#語或本宋.呂祖謙〈館職策〉。
△「駭人聽聞」、「聳人聽聞


成語
危言聳聽
注音
ㄨㄟˊ |ㄢˊ ㄙㄨㄥˇ ㄊ|ㄥ
漢語拼音
wéi yán sǒng tīng
釋義
故意說些誇大、嚇人的話,使聽的人驚駭。
※#語或本宋.呂祖謙〈館職策〉。
△「駭人聽聞」、「聳人聽聞
典源
※#宋.呂祖謙〈館職策〉(據《呂東萊先生文集.卷二》引)1>漢至文帝,宇內昌阜,煙火萬里。
仰視成康雖小歉,俯眎春秋戰國以降,則既有餘矣。
「痛哭者一,流涕者二,長歎息者六」。
賈誼之論,何其不與事儷2>也!意者危言駭世,姑一快3>胸中之憤耶!長沙之歸,歷變履險,動心忍性。
少年之氣,剝落向盡,固未易以故意,待誼是殆,必有所以而論者,或未之竟也。
誼誠見文帝以如此之質,得如此之時,顧乃湛於卑陋,安於小成,愛之深、望之切,大聲疾呼,幾其一悟耳。

〔注解〕
(1)典故或見於清.劉坤一〈復郭善臣書〉。
(2)儷:文字成對偶、對仗的。
順遂、舒服。
(3)快:順遂、舒服。

〔參考資料〕
清.劉坤一〈復郭善臣書〉(據《劉坤一遺集.書牘.卷一一》引)敵情既難逆料,麾下詎可刻離?萬一有警,雖在寧得信,可以朝發夕至,而軍情眴息千變,深恐各營散漫,貽誤事機。
兄與弟肝膽至交,何敢危詞聳聽,實緣軍事日亟,不得不倚重龍驤,且自來責備之嚴每在賢者。
前此欽奉上諭,十月皇太后六旬慶典,尚停點景誦經,臣下何敢不移孝作忠,以免為人指摘。
用敢布其腹心,為此不情之請。
可否俟防務稍鬆,再行回秣。
典故說明
「危言聳聽」原作「危言駭世」。
「危言聳聽」是故意說些誇大、嚇人的話,使聽的人驚駭的意思。
「危言」的「危」應當就是「危險」的意思。
和《論語.憲問》所說的「邦有道,危言危行;邦無道,危行言孫」的意思不同。
《論語》的「危言」是指「正直的言論」。
在宋代呂祖謙〈館職策〉中提到漢文帝時,國家承平,如果較之於「成康之治」也許不足,但是較之於春秋戰國以降的政情,則綽綽有餘了。
但是在《漢書.卷四八.賈誼傳》中,卻提到賈誼上疏給文帝,奏章一開頭就說:當今國事,可以令人痛哭者一,流涕者二,長嘆息者六。
從賈誼的奏章來看,似乎文帝時的朝政簡直糟透了,根本不像史實告訴我們的。
有人就認為賈誼是在「危言駭世,姑一快胸中之憤」,意思是說賈誼是在故作驚人之語,好痛快地抒發內心的憤悶。
呂氏這篇文章是今天可以找到關於「危言聳聽」較早的源頭。
書證
01.清.范承謨〈上對事疏〉:「第當皇上宵旰焦勞之時,臣又以危言聳聽,實切惶悚不安。然世受國恩,終不敢自安於緘默也。」
用法說明
【語義說明】故意說些誇大、嚇人的話,使聽的人驚駭。
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言語誇大」的表述上。
【例  句】
<01>有些相士喜歡危言聳聽,藉機斂財。
<02>他說的那些話,根本就是危言聳聽,不足採信。
<03>你老喜歡危言聳聽,弄得人心惶惶,對你有什麼好處?
<04>公司遇到的問題並沒有那麼嚴重,你別在那兒危言聳聽了!
<05>有些人老是喜歡製造不實的消息,危言聳聽,真是可惡極了!
<06>這可不是危言聳聽,如果你不注意血壓,將來健康一定亮紅燈。
<07>這些小報唯恐天下不亂,老是危言聳聽地報導一些不實的消息。
<08>他每次說話都喜歡將一件小事渲染成大事,危言聳聽,令人厭煩。
<09>這並不是危言聳聽,要是我們不珍惜水資源,總有一天會無水可用。
近義

反義

辨識

參考語詞
危言駭世
大言聳聽
危詞聳聽